想要加盟月子印象?请给我们提出需求!

请填写您的邮箱地址,我们将回复您的电子邮件

嘿,我来帮您!

生完娃屁股 “垮” 了?4 个超简单动作,帮你找回 “少女臀”
编辑:月子印象收集整理,如有侵权立即删除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25      点击数:


很多新手妈妈在产后会发现一个令人困扰的变化:曾经紧致的臀部变得松弛、下垂,穿裤子时线条不再美观。

其实,产后臀部形态的改变并非个例,而是由生理变化、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产后屁股下垂的原因,以及如何科学预防和纠正。

图片
产后屁股下垂的 3 大核心原因 

产后臀部形态改变,本质是肌肉、脂肪、盆底结构共同发生变化的结果,具体可归结为以下几点:

452dc44a-9d8b-4f63-81e3-44626743c47b.png

1. 盆底肌与臀肌松弛:支撑力 “失守”

孕期随着子宫增大,腹腔压力逐渐增加,会持续压迫盆底肌群,导致其弹性降低、支撑力减弱。

而臀部的主要肌肉(臀大肌、臀中肌)在孕期为了适应身体重心前移,会长期处于 “被动拉伸” 状态,分娩时更是需要过度发力,进一步加剧松弛。

就像弹性绷带被长时间拉伸后回弹能力下降,臀部肌肉失去紧致度,自然会出现下垂。

2. 脂肪分布改变:“脂肪垫” 移位

孕期为了给胎儿储备能量,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上升,会促使脂肪在臀部、大腿等部位堆积。

但产后激素水平骤降,加上活动量减少,这些脂肪容易从原本紧实的 “脂肪垫” 状态变得松散,再受重力影响,就会呈现下垂趋势。

3. 骨盆变化:“地基” 不稳

孕期体内会分泌 “松弛素”,让骨盆关节、韧带变得松弛,为分娩做准备。

这一过程可能导致骨盆轻微分离或倾斜,使得臀部失去原本的骨骼支撑,视觉上更显扁平、下垂。

图片
3 招预防:从孕期开始打好基础 

产后臀部下垂并非 “不可逆”,提前做好预防能大大降低问题发生的概率:

1. 孕期保持适度运动

选择低强度运动(如孕妇瑜伽、凯格尔运动、散步),增强盆底肌和臀肌力量,减少肌肉松弛风险。

避免久坐久躺,每小时起身活动 5-10 分钟,防止脂肪过度堆积在臀部。

2. 控制体重合理增长

孕期体重增长过快会导致脂肪大量囤积,增加产后臀部松弛的可能性。建议:

正常体重孕妇孕期总增重控制在 11.5-16kg;

饮食均衡,多摄入蛋白质(如鸡蛋、瘦肉、鱼类)和膳食纤维,减少高糖、高脂肪食物。

3. 产后及时修复骨盆

顺产 2 周后、剖腹产 4 周后,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骨盆矫正带(每天佩戴不超过 8 小时),帮助骨盆恢复原位;

避免过早提重物、长期弯腰,减少对骨盆和盆底肌的压迫。

图片
4 步纠正:产后科学练出紧致臀

如果已经出现臀部下垂,别担心,通过针对性训练和护理可以逐步改善:

1. 激活核心与盆底肌

先修复 “基础支撑力”,再练臀效果更好:

凯格尔运动:收缩盆底肌(类似憋尿动作),保持 5 秒后放松,每组 10 次,每天 3 组,增强盆底支撑。

腹式呼吸:平躺屈膝,双手放腹部,吸气时腹部鼓起,呼气时收紧,每次 5 分钟,唤醒核心肌群。2. 强化臀肌训练(产后 6 周后开始,剖腹产需延后)

臀桥:平躺,屈膝踩地,双脚与肩同宽,收紧臀部将髋部抬起至身体成直线,保持 3 秒后放下,每组 15 次,每天 3 组。

侧卧抬腿:侧卧屈膝,上方腿伸直缓慢抬起(膝盖朝向天花板),保持 2 秒后放下,每侧 12 次,每天 2 组,锻炼臀中肌。

靠墙静蹲背部贴墙,双脚向前迈出 30cm,屈膝至大腿与地面平行,双手放膝盖上,保持 30 秒,每天 3 组,增强臀部和腿部力量。

3. 调整生活习惯

避免久坐时跷二郎腿,防止骨盆倾斜加重臀部不对称;

走路时有意识收紧臀部,抬头挺胸,让臀部肌肉时刻保持 “轻度激活” 状态。

4. 搭配护理辅助

洗澡时用温水冲洗臀部,配合按摩霜顺时针按摩 5 分钟,促进血液循环,帮助脂肪代谢;

穿有支撑性的内裤,减少重力对臀部的牵拉,同时提醒自己保持臀部收紧的意识。

产后身体恢复需要时间,臀部形态的改善可能需要 3-6 个月甚至更久。不要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而放弃。

如果产后出现明显的骨盆疼痛、漏尿等问题,建议及时咨询妇科或产后康复科医生,在专业指导下进行修复哦~

(欢迎转发给身边的新手妈妈,一起科学应对产后变化~)

套盒.jpg